当前位置:首页 > SEO博客 > 正文

面对未来,我们的怕与爱


发布日期:2013-01-24; 作者:X-STAN; 文章标签:

第一次看刘小枫教授的《这一代人的怕和爱》,至少得跟绝大多数的伪文艺青年一样,私以为那些似诗一般的文字力量足以“毁灭世界”。

我们这一代人,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“产物”,幸,却不幸地活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的“末期”。并且难以想象那些年关于饱经战事的苦难与穷困,于是乎在这个充满着“红色主义”的社会洪流当中,我——便成为了这个绝大多数之一。


“职场内需要拥有“不断归零”的心态与勇气”。每个人的能力成长与个人价值,这永远不能只是上司简单的几句话就能相提并论的东西,这样的价值评价存在着太多的不确性因素,关于喜好、兴趣、表现等等。换个角度,如果决定着我们的个人价值只能是能力与成长的对等体系,那么这些问题也不再存在。

当然我们也需要学习拥有齐白石老人的一种精神: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。毕竟,我们依然存在于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环境之内,这决定了这个环境的本身无法依赖于各种类似的人员组成。因为我们也需要得到一个各自的定位与价值对等的接口,这大概就能让我们重新点燃工作的激情?大概也许把。

随着急剧下降的生活品质,慢慢地,我也开始意识到工作并不只是生活的全部。但这不过只是孰轻孰重而已罢了。

然而,我并不指望这样那样的体验经历可以成为让我足够发奋拼搏的理由,我太了解关于自我惰性的行为习惯。事实同样证明这一说法,有效的感观经历最多只能维持不到三周。但,至少在这经历其中获得一些新的自我领悟,比如:换一个思维的工作体验,将那些如果之类的假设富予实践。然后我会发现固有思维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困境出现,认真想了想,还真是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土道理。

面对这些年,毫无疑问地,我们渐渐地成为了碌碌无闻的那群人。也许我们也开始要去缅怀那些喊着遵寻自我内心而活的人,因为他们多半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把。

未来:信心、野心、小心

最后,给各位推荐大前研一的《专业主义》,这本书里有足够的理论推导证明关于自我价值体系的构架。


【上一篇】:
【下一篇】:

业务范围

成功案例

资源分享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

搜意顾问RSS  搜意新浪微博  搜意腾讯微博  搜意微信账号

东莞市南城区
Email:Tech[at]Seoide.com
琼ICP备18002499号-3

  

Copyright© 2013 Seoide Marketing Consultant. All Rights Reserved.